北京白癜风的最好医院 http://www.xxzywj.com/m/ 农历五月初五(端午节)包粽子,已经成为全国人民的一大习俗。据说是为了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。但在我的家乡献县朱高坦村却是在每年的农历四月十八包粽子。曾经问过长者四月十八包粽子是什么来历,老人们说是因为我们这一带曾经隶属于西城乡,四月十八西城村有庙会,所以人们就在这一天包粽子以示纪念,解释有些牵强。另有一说法是为了纪念钩弋夫人,钩弋夫人是河间行别营人,汉武帝的婕妤。还有一种说法是为了纪念东岳帝君或碧霞元君,因为这一天是两位神仙的生日。传说种种,不一而足。我不去探究四月十八为何包粽子,只是每到四月份,我就开始盼着包粽子的这一天。四月十七这天中午,母亲打电话说“明天就四月十八了,你回家来吃粽子吧。”傍晚下班回家,只见母亲正坐在饭桌前的小板凳上包粽子呢。看着母亲佝偻着身子,两只手笨拙的包着粽子,我的眼睛一阵发热,强忍着没让眼泪流出来。想当年这是一只何等灵巧的手啊,如今让岁月把她变成了如此模样。“娘,我沓粽子叶吧。”我们这里是用芦苇叶包粽子的,沓粽子叶是我十一二岁的时候就开始做的活了,可如今我每天上班,又不在老家居住,已经有七八年了,包粽子就成了母亲一个人的活。先把从集市上买来的鲜苇叶放到煮面条的汤里煮一下,苇叶变得富有韧性,再加上冷面汤的黏糊劲,用起来好用。把四五个苇叶一个一个沓好,然后一卷,成为圆锥状,把糯米、红枣、花生仁等放入圆锥状的粽子叶中,然后把苇叶多出的部分向下一折,把圆锥口盖住,再用马莲叶或茅草叶捆扎好,一个三角形的粽子就做成了。包粽子是技术活,煮粽子也是技术活。技术不到家,煮出的粽子或夹生或粘锅,技术好的煮出的粽子粘软可口。煮粽子是个功夫活。把包好的粽子在锅里码实,加上水,水量以刚刚没过粽子为宜,再在粽子上面用重物压好,目的是防止粽子在开水中漂动。煮粽子时先用猛火把水烧开,然后小火慢煮,煮大约三四个小时停火。早晨起锅,苇叶的清香,糯米和枣的甜香扑鼻而来,真正是馋涎欲滴。剥开粽子叶,那糯米晶莹透亮,再加上红枣的点缀,顿时令人胃口大开。咬一口,甜甜的,软软的,粘粘的,满口的香甜,令人回味无穷。看着满锅的翠绿,嗅着满屋的甜香,吃着莹润的糯米,嘴里是甜的,心里却是酸的。我的老母亲啊,已经七十有二了,还时时惦记着她已届天命之年的儿子。 这是年四月十八包粽子的情景,如今老娘已经年届八旬,腿脚不灵便,腰也不好,不能再包粽子了。今年我无论如何也要包一次粽子,给我的老娘送去,给那时时惦记我的老娘一丝慰藉。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:http://www.13801256026.com/pgzp/pgzp/6653.html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