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们中国有很多重要的传统节日,像春节,端午节,中秋节,重阳节等等。春节是每年正月初一;中秋节是秋天正中间;重阳节是因为九是最大的阳数,九月初九两个阳数相重,所以叫重阳节。那为什么五月初五叫端午节呢?端午节中国古代采用十天干十二地支来纪年月日时,十二地支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,端午节的叫法就来源于此。十二地支夏历(阴历)把每年的第一个月叫寅月,依次排下来,五月就是午月了。那就有人说了,为什么第一个月不叫子月呢?其实周朝的日历第一个月叫子月,但是后来实行夏历,孔子在《论语》中也说“行夏之时,乘殷之辂,服周之冕”,说计时要用夏朝的历法,夏历是非常准确的。另一方面也是为了二十四节气的需要,所以用夏历。每个月的前几天称为“端”,所以称为端午。但是小编认为,端和正是一个意思,可能一开始称“正午节”,后来因为避讳的原因,改为端午节了。知道了端午节的由来,那这个节日究竟是用来纪念谁的?历史上有以下说法:一、伍子胥伍子胥剧照伍子胥是春秋时期著名的军事家,谋略家,他是楚国人。当时楚平王听信奸佞的污蔑,把伍子胥的父亲和兄长残忍杀害。伍子胥万分悲痛,发誓一定要灭亡楚国,报自己杀父杀兄之仇。他几经辗转,逃到了吴国,协助阖闾登上吴国王位,辅佐阖闾,让吴国变得强大。后来他又向吴王推荐了军事奇才孙武。最后他带领吴国大军打败了楚国,占领了楚国都城。当时楚平王已死,他就把楚平王掘墓鞭尸,报了父兄之仇。后来他竭力劝谏夫差灭越国,可是夫差不听,最后还听信谗言,赐他一死。临死前他留下遗言,让人把自己的眼睛挖下来,挂在城门上,要亲眼看看越国怎么攻入吴国国都。夫差对他恨之入骨,就把他的尸体扔到了钱塘江喂鱼。相传伍子胥尸体被扔到钱塘江后,就有了江潮,老百姓害怕江水为患,就把他尸体捞出来,为他建祠纪念。于是就有端午节纪念伍子胥的说法。伍子胥被赐死但是伍子胥为人偏激,因为父兄被杀,就引兵灭了父母之邦,鞭挞楚王尸体,把家仇上升为国恨;自己被杀前,又将对吴王的恨意转化为对吴国之恨,这与历代统治者宣传的忠君爱国格格不入。所以他的行为为历代君王所不齿。端午节纪念他也是一小部分人的说法。二、孝女曹娥曹娥是汉朝人。他的父亲在端午节迎接伍神(伍子胥),不幸坠江而死。曹娥日夜寻找父亲的尸体,但是找不到。伤心之际,跳江为父亲殉死。在她死后不久,她的尸体抱着父亲的尸体浮出了水面。后人为了纪念曹娥对父亲的孝顺,就在这一天纪念曹娥。但这也是一个小众的说法。三、介子推介子推剧照介子推是晋文公的大臣,早年跟随晋文公周游列国十九年。逃亡路上,晋文公快要被饿死了,于是介子推就把自己腿上的肉割下来,为晋文公煮了肉汤喝,保住了晋文公的性命。晋文公后来回国当了晋国国君,论功行赏,最后忘了介子推,也有人说介子推拒赏,带着自己的母亲去绵山隐居。晋文公带人去请介子推出山做官,可是偌大的一座山寻找两个人确实不容易。于是手下建议放火烧山,因为介子推事母至孝,肯定会带着自己母亲出来的。可是介子推隐居之意已决,最后宁愿和母亲一起烧死,也不出来。晋文公看着介子推的尸体,万分悲痛,下令在绵山为介子推建祠,让周围百姓年年供奉,并把他逝世这一天定为寒食节。但是也有说法端午节为了纪念介子推。四、屈原屈原剧照屈原是楚国人,我国历史上第一位浪漫主义诗人,也是春秋时期的改革家。楚怀王前期,楚国特别强大,楚怀王倚重屈原,屈原也尽心辅佐楚怀王,君臣之间相得益彰!可是自从张仪骗了楚怀王,楚国接连走下坡路。楚怀王仗着楚国强大,竟然接受了秦王的邀请,去秦国和秦王聚会,没想到这一去就没有了归期。秦王扣下楚怀王,无非就是要钱要地。没想到怀王还挺有“骨气”,要钱要地没有,要命一条。可是屈原想着是给秦国一些土地,换楚怀王回国,只要怀王回国,励精图治,以后还可以把那些地夺回来,没想到楚怀王到死也没有开窍。屈原和《离骚》新上任的楚王不喜欢屈原,听信谗言,把屈原放逐。屈原很有才能,但是他深爱着楚国,不愿意离开楚国去别的国家做官。他在《离骚》中多次借别人之口,劝说自己离开楚国,另谋出路,可是面对别人的劝说,他一直苦苦挣扎和发问,一句“何所独无芳草兮,尔何怀乎故宇”,说明他对楚国有太多的依恋和不舍,这句话也演变成苏东坡词“天涯何处无芳草”。在《离骚》最后,他好不容易想要离开楚国了,可是自己的车夫和马离开故土之际,心生不忍,又更加触动了他的爱国情怀。最后他不忍心看着楚国灭亡,投汨罗江而死。周围的百姓不忍心江里的鱼吃屈原的尸体,于是把粽子投到江中;为了从鱼口中抢回屈原尸体,争相划龙舟找屈原尸体。于是端午节,我们吃粽子划龙舟,纪念屈原成了最有影响力的说法。关于端午节是纪念谁的?您有什么看法呢?欢迎大家留言讨论!涛涛文章,不负您望!
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:http://www.13801256026.com/pgzl/pgzl/7207.html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