时间:2024/9/11来源:本站原创作者:佚名
白癜风最新治疗办法 http://pf.39.net/bdfyy/

#粽美端午#

作为中国汉族传统节庆食物之一,以及我国历史文化积淀最深厚的传统食品之一,粽子的食用场合和食用方式的多种多样,也让它成为了一款人们日常生活所不可缺少的食物。

在这里,不妨跟着小编的笔触,看一看粽子的前世今生。

相传,粽子的发明与屈原有关。即屈原抱石沉江,当地百姓搜救未果后,为免鱼虾糟蹋屈原的尸体,纷纷往江里投入米团,便是粽子雏形。

但事实并非如此。

据历史考证,此一说来源于南朝梁文学家吴均所写的《续齐谐记》:“屈原五月五日投汨罗而死,楚人哀之,遂以竹筒贮米,投水祭之。”由于《续齐谐记》是一本古代中国神话志怪小说集,此说当不可全新,但后世以讹传讹,却将此说延说成俗,暂且不表。

关于粽子起源,说法甚多,最让人信服的是“包烹”之说。相传50万年以前,人们发现用火可以烤制熟食后,为了适口,就把食物包裹在树叶里,在火中煨熟后剥叶而食。虽然这种取食之法不是粽子,但已有粽子的雏形。再经过40万年,进入石烹时代后,先人们已会在地上挖坑,垫上兽皮,再注水其中,投入烧烫的石子使水沸腾,煨煮用植物叶子包裹的原料,直至成熟,这就越来越像粽子了。

关于端午食粽子的记载,最早可见西晋新平太守周处所著《风土记》:“仲夏端午,烹骛角黍”。而关于“粽”字,汉代许慎《说文解字》记:“粽”,本作“粽子糉”,《说文新附·米部》谓:“糉,芦叶裹米也。从米,葼声。”《说文解字·冬部》:“葼,敛足也。”意为鸟飞时收朱宣咸中国画《端午佳节》敛腿爪。《集韵·送韵》:“糉,角黍也。或作粽。”

角黍,即是粽子别名,最早见载于西晋周处《风土记》:“仲夏端五,方伯协极。享用角黍,龟鳞顺德。注云:端,始也,谓五月初五也。四仲为方伯。俗重五月五日,与夏至同。(同“鸭”),春孚雏,到夏至月,皆任啖也。先此二节一日,又以菰叶裹黏米,杂以粟,以淳浓灰汁煮之令熟,二节日所尚啖也。……裹黏米一名‘糉’,一名‘角黍’,盖取阴阳尚相苞裹未分散之象也。”明代李时珍《本草纲目》,也清楚说明用菰叶裹黍米,煮成尖角或棕榈叶形状食物,是称“角黍”或“粽”。明清以后,粽子多用糯米制作,这时就不叫角黍,而称粽子了。

作为一款美味食物,粽子在风靡大江南北的同时,也诞生了多种制法和口味。

如造型,有正三角形、斜三角形、螺角形、铲头形等;或称三角形、四角锥形、枕头形、小宝塔形、圆棒形等;如粽叶,如干竹叶、新鲜竹叶、青竹叶、芦苇叶、箬叶等;如馅料,北方多红枣粽、豆沙粽等甜味粽,南方多鲜肉粽、火腿粽、蛋黄粽等咸味粽……

至如今,粽子更是多种多样、璀璨纷呈。除了桂圆粽、肉粽、水晶粽、莲蓉粽、蜜饯粽、板栗粽、火腿粽、咸蛋粽等经典口味,麻辣小龙虾粽、辣条粽、香辣牛蛙粽、咖喱粽等千奇百怪的口味,也带着新时代大厨们的奇思妙想,成为粽界的“另类”一派。

如果看到这里的你,已经食指大动、食欲大开,不妨马上去煮一只粽子,迎接即将而来的端午节吧。


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:http://www.13801256026.com/pgst/pgst/7779.html
------分隔线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