再过一个星期,就是端午节啦!作为端午的主打美食,粽叶飘香,粽子软糯鲜香,甜粽、肉粽、咸粽、蛋黄粽……总有一款是大家的最爱,糖尿病人群也很难抵挡它的诱惑。但是,粽子黏度高、不易消化,糖友们真的适合吃粽子吗?粽子对血糖有哪些影响呢?今天就来教教大家这个问题。 吃粽子对血糖的影响传统粽子主要以糯米为主要制作食材,糯米的血糖生成指数(GI)为87,属于高GI食物;加上一些辅料搭配(如蜜枣、豆沙、花生、咸蛋黄、五花肉、猪油等)包裹制作而成,含有过多的脂肪、盐、糖,糖尿病人吃后血糖会容易升高。例如,一个普通的咸肉粽子,含米量约一至一碗半的饭,热量约为~卡路里,占全天总热量的1/3。因此糖尿病人吃粽子还是需要慎重。 如何吃粽子能避免血糖大幅度波动?1.确认血糖控制良好再吃 因为粽子本身热量较高,容易导致血糖升高,所以糖友在吃粽子之前要先评估自身的身体状况,才可以适量吃粽子。 当血糖值满足以下状态时可以吃粽子: 空腹血糖≤7.0mmol/L 餐后2小时血糖≤10.0mmol/L 糖化血红蛋白≤7.0% 2.控制饮食总量吃粽子 粽子的主料是糯米,淀粉含量高,属于碳水化合物,应作为主食来吃。因此如果吃粽子,就要少吃或者不吃其他淀粉含量高的食物,比如米饭、面条、馒头等。 根据热卡换算,吃一个克、中等左右大小的粽子,差不多相当于2碗米饭(约克),所以糖友们可以根据日常每餐的主食量来适当吃点粽子,粗略的估算方法是减两口饭,加一口粽子,切勿过量。 3.搭配蔬菜吃粽子 吃粽子时不要蘸糖吃,以免热量更高。可以搭配膳食纤维丰富的蔬菜,能够延缓热量的吸收,防止血糖快速升高,还可帮助肠胃蠕动。 小贴士:吃粽子前要先喝一杯水,再吃蔬菜,增加饱腹感,最后吃粽子,防止粽子超量。 4.吃粽子时细嚼慢咽 粽子的主要食材为糯米,黏度高,不易消化,如果大口吃得过快,容易噎着,一定要小口小口吃,细嚼慢咽,可以帮助控制体重,也更有利于饭后血糖。 另外,胃酸过多、胃溃疡等消化功能疾病的"糖友"建议不要食用粽子。 5.吃完粽子适度运动 糖友们在吃完粽子后,尽量避免久坐不动,最好在饭后1小时左右,开始适当适量地做一些运动,如『步行、瑜伽、做体操、太极拳』等,缓慢降低血糖。 6.粽子要趁热吃 粽子要加热了吃,放凉的粽子最好不要吃,容易引起消化不良;吃粽子时也不能搭配冷饮,那样容易让糯米凝固,更加不易消化。 自己动手包粽子,更健康糯米属于高升糖指数食材,在裹粽子时建议增加一些升糖指数低的食材代替一部分糯米,这样降低整体食材的升糖指数。 分享一个自制杂粮粽的做法: 材料:绿豆、红豆、荞麦、小米、糯米、莲子、燕麦等(杂粮或者豆类可以根据自己的口味爱好来选择),这些食材应该提前放水中浸泡一晚上,糯米量可以少一些,小米多一些,这样包出来的粽子就不容易散开。 根据自己的口味放一点瘦肉或者鸡肉,如果喜欢咸味的粽子,可以加入蘑菇、香菇、竹笋、花生、海带、木耳、银耳等素食原料,将这些食材包在粽叶里,蒸40-60分钟,包的粽子越大,蒸的时间也应当更长,直至蒸熟就可以享受美味了。 最后,提前预祝各位糖友们端午快乐,安康顺遂!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:http://www.13801256026.com/pgsp/pgsp/6625.html |